close

1947年出生於廣東省梅縣,國立藝專電影科畢業,1973年進入電影界,擔任李行的場記、助導,並從事編劇,作品有《桃花女鬥周公》、《早安台北》、《蹦蹦一串心》等。自1981年《就是溜溜的她》起開始擔任導演,並與陳坤厚搭檔,由侯孝賢編劇、陳坤厚擔任攝影師,兩人輪流執導,拍攝一系列頗為賣座的商業片。1982年的《在那河畔青草青》因為影片的清新風格與環保概念,博得當時新派影評人的一致讚揚,成為「台灣新電影」運動的一次前奏。而在新派影評人以及文化界人士的影響下,侯孝賢開始擺脫過去商業電影的窠臼,以比較嚴肅的態度拍攝電影。1983侯孝賢萬仁曾壯祥合拍的《兒子的大玩偶》(改編自黃春明的三篇小說),為台灣新電影開啟新的紀元。同年拍攝的《風櫃來的人》,是侯孝賢由過去直覺的拍攝方式轉為自覺創作的一部重要電影,本片與之後的《冬冬的假期》(1984)、《童年往事》(1985)、《戀戀風塵》(1986)等片皆為侯孝賢自傳性電影階段,他在這些影片裡所關注的青少年成長、鄉土題材與所發展出來的美學風格成為台灣新電影的重要標記,對當時與以後的台灣電影影響深遠。在《尼羅河女兒》(1987)輕觸當代台灣灰色寓言之後,侯孝賢由鄉土題材轉而處理歷史題材,《悲情城市》(1989)、《戲夢人生》(1993)及《好男好女》(1995)合稱「台灣三部曲」,影片所處理的歷史涵蓋日治時期、二二八事件以及九○年代台灣的當下。其中《悲情城市》於1989年獲得威尼斯金獅獎,不但奠定侯孝賢國際電影大師的地位,也為其後的台灣電影開拓出「國際影展路線」。1993年的《戲夢人生》為其創作歷程中的一次顛峰,其最著名的長鏡頭、固定鏡位、空鏡頭等,在此片徹底發揮。1996年的《南國再見,南國》試圖回歸創作初期的直覺,捕捉台灣當下的現代節奏。1998年的《海上花》突破過去寫實的基調,以細膩富麗的電影鏡頭述說一則世紀末的滄桑寓言。到了2001年的《千禧曼波》則更加擺脫以往的影片風格,以同情的觀點捕捉現代都會年輕世代的浮世風景。

侯孝賢
以其長鏡頭美學、固定鏡位、忽略敘事因果關係、寫實風格等為其影片特色。其影片在19831987年多不採用明星,自《悲情城市》後開始,逐漸採用明星作為演員。他意識到台灣電影環境無論是硬體設備或是人才上的缺乏等,都顯得極其困窘,於是自新電影風潮時期便常資助其他導演拍片,比如楊德昌拍攝《青梅竹馬》時便是由侯孝賢抵押房子出資,並擔任片中的男主角。侯孝賢任俠的作風與熱情的活力使其成為新電影陣營中的領導角色。而新電影陣營當中最常與侯孝賢合作的工作人員是編劇朱天文,自1983《風櫃來的人》開始,朱天文便成了侯孝賢的長期編劇搭檔(其中也有朱天文吳念真一起合作的作品)。其他常合作的人尚有早期的攝影師陳坤厚(後來也成為新電影導演之一)、以及後來的攝影師李屏賓、錄音師杜篤之、剪接師廖慶松等。

2000
侯孝賢創立了「戲弄電影網」,以互動式電影帶動網友參與創作的風氣,並提供創作機會給青年學生,整合了多方的資源,讓創作者與觀賞者有了一個不同以往的交流媒介。2002年,侯孝賢與當代重要電影工作者及電影相關人士成立「台灣電影文化協會」,以促進影像藝術文化交流、整合影像創作資源為目的,並將定期舉辦電影相關教育訓練及活動,培育影像創作人才,透過影像來持續推展文化與教育活動。200211月,侯孝賢以「台灣電影文化協會」理事長的身分,接受台北市文化局委託,打造前美國大使官邸成為「台北之家‧光點台北」電影文化空間。

 

資料來源:台灣電影筆記-人物特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永豪旅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